2010年度国内植棉面积大幅减少,棉花减产,产需缺口增大,棉花价格大幅上涨,棉农收益增加。2011年棉花行情将呈现什么样的走势?农民是不是愿意种棉?带着这些问题,笔者进行了调查。
棉花价格大起大落
山东省德州市是全国重点产棉区之一,常年植棉面积200-300万亩,但近几年面积逐年减少,2008年289万亩,2009年230万亩,2010年仅有155万亩,是近11年来面积最少的一年。
第一纺织网调查显示,去年新棉上市后,受国内棉花减产、需求量增加、供需缺口扩大及游资炒作等因素影响,籽棉收购价格迅速飙升,从9月初 4.20元/斤左右,快速上涨到11月上旬的7.20元/斤左右,两个月内上涨71%;比2009年同期上涨一倍,屡创历史最高价位。皮棉销售价格从9月初18300元/吨快速上涨到11月上旬32000元/吨,涨幅75%,比上年同期上涨128%,也连创历史新高。
11月11日后棉价开始大幅下跌。11月底四级籽棉收购价降至5.30元/斤左右,皮棉价格降至每吨26000元/吨,之后又缓慢上升,至春节前籽棉价格升到6.00元/斤左右,皮棉上调到28000元/吨左右。春节后受国内外棉花期货价格暴涨影响,现货价格也大幅跟涨,籽棉收购价2月中旬升至 6.40元左右,皮棉升至31000元/吨左右。2月20日后,皮棉、籽棉价格又下滑,目前籽棉收购价格在5.80元/斤、皮棉28500元/吨左右。
由于棉花价格起起伏伏,部分棉农观望惜售、持棉待售,截至目前德州市收购进度80%左右,比往年低15%左右,部分棉农手中还存有大量棉花。
种棉收益大幅增加
去年8月上中旬,德州市发生持续大范围高强度降雨及连阴天气,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,籽棉平均亩产仅有410斤左右,比正常年份减少20%以上,但由于价格较高,棉农收益比往年增加。
种棉收益:按平均亩产410斤、平均售价5.70元/斤计算,亩产值2337元,扣除种植直接成本395元/亩(底肥90元、机耕35元、种子 60元、播种15元、地膜20元、农药60元、追肥93元、灌溉22元,不包括人工费、包地费用及雇人拾棉费用),加上每亩良种补贴15元,亩收入 1957元。
种粮收益:按种一季小麦、一季玉米,小麦平均亩产1020斤、玉米平均亩产1120斤,小麦平均售价1.02元/斤、玉米0.96元/斤计算,种粮食亩产值2115元。每亩小麦直接种植成本351元/亩、玉米种植成本298元/亩。亩产值扣除直接种植成本(不包括人工费)再加上每亩83元的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,种粮亩收入1559元。
种棉花比种粮食每亩多收入398元,但仍比种辣椒等其他经济作物收益少。
农民植棉意愿不高
种棉收益增加,但今年德州市棉农的植棉积极性并不高,其主要原因:
一是种棉机械化作业率低,费工费时。种粮从种到收基本实现机械化,用工大大减少,省下来的时间外出打工,月收入最低一两千元,高的达到三四千元,远比种棉花挣钱多、来钱快。
二是2010年度棉价虽高但大起大落,棉农的心也七上八下,挫伤了棉农积极性。至今夏津、武城县棉农还有20%多的籽棉没有出售。
三是种棉政府补贴少。种粮有良种补贴、种粮补贴、农资综合补贴,每亩共计补贴约98元;种棉仅有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,没有种棉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。
四是棉花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大,8、9月份若发生连阴雨或涝灾,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会大受影响,而粮食作物抗涝能力较强,产量影响较小。
种棉花费工费时、比较效益不高、农民挣钱门路的多样化,使农民植棉积极性越来越低。据德州市棉花协会调查,虽然去年籽棉收购价格屡创历史新高,但今年德州市植棉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,处在近十年来的最低点。
国家制定最低保护价
据中国第一纺织网了解,2010年度棉花价格大起大落影响了棉农的种植积极性,为稳定棉花生产,保护棉农利益,保证市场供应,3月30日国家出台了《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》,从今年9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在新疆、山东等13个棉花主产区将实行棉花临时收储制度,标准级皮棉最低价格每吨 19800元,采取不限数量敞开收储,相当于今年新棉收购有了最低保护价。据德州市棉花协会测算,每吨19800元的最低收储价,折算成籽棉最低收购价 4.50元/斤左右,按正常年份籽棉平均亩产510斤计算,种棉花比种粮食每亩多收入340元左右。但种棉花费工费时,不如种粮食省事,也不如种辣椒等经济作物收益高,更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多,种棉有优势但不是特别明显。
据第一纺织网调查,虽然棉花有了托底收购价,棉农心里踏实了,但19800元/吨的收储价格比目前市场价低8000多元,籽棉4.5元/斤的最低价也比目前市场价低1.30元左右,而且棉田面积一般都是年前预留,因此临时收储政策的出台对今年棉花生产影响不大,棉田面积大幅增加的可能性较小。
棉花产业仍需扶持
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,是我国仅次于粮食的大宗农产品,也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。目前,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,棉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%,消费占到46%,全国有4000多万个植棉农户、涉及1.4亿棉农人口,纺织企业从业人员2000多万,创造产值逾千亿元,棉花是棉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。
山东省既是生产大省,又是用棉大省。近几年棉花面积维持在1200万亩左右,总产100万吨左右,仅次于新疆,位居全国第二;棉花收购加工企业569家,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5394家,纱锭3000余万枚,年用棉量450多万吨,纱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,居全国第一位。
德州市是传统的产棉区,土质和气候适宜种植棉花。多年来,农民积累了丰富的植棉经验,且大面积种植优良品种,单产提高,最高地块每亩籽棉达到 700斤以上。目前,全市共有棉花收购加工企业200余家;拥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415家,纺纱能力500万锭,产能为全省的1/7、全国的1/20。德州年用棉量50万吨左右,而实际棉花产量不足20万吨,棉花自给率仅1/3左右。全市有近80万农民从事棉花生产,还有15万职工从事棉花加工、流通经营和纺织工业,可以说棉花产业是全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。
据中国棉花协会调查,虽然2010年度棉价一路上扬,国家又出台最低保护价,但由于种棉费工费时、比较效益不高,2011年全国植棉面积预计仅增长5%左右。调查显示,2011年山东省植棉面积同比将下降0.6%,总体呈现持平略降的趋势。
近几年,我国棉花产量在600-700万吨,产需缺口300-400万吨,产不足需的矛盾将长期存在,棉花价格将在高位运行。
面对植棉比较效益不高、农民植棉意愿下降的现实,今后棉花产业将走向何处?业内专家认为,只有提高了棉花种植比较优势,农民真正得到实惠,才能激发棉农植棉热情,扩大棉花种植面积,建议棉农可适当增加棉花面积。
首先,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。目前,对种植棉花的政策扶持仅限于良种补贴,而且每亩仅有15元,对农民的吸引力并不大。国家应参照种粮补贴办法,出台种棉补贴,同时增加种植棉花农资综合补贴;出台扶持棉花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;每年安排专项资金,在主产棉区建立优质棉基地县。
其次,政府有关部门应像重视粮食一样重视棉花,及时向农民提供棉花供求信息及先进种植技术。大力推广科技兴棉、科学治虫,实施联防联治,根据虫情测报,统一喷药时间、统一用药,降低治虫成本,提高治虫效率。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,成方连片规模种植,正确引导农民适当扩大棉田面积,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。